臉書動態回顧提醒我,2014年我在和仁國小代課,3月24日是我怒嗆校長然後辭職的日子。
「大都市的小孩,爸爸媽媽會帶他去科學營。我們是鄉下的學校,這邊的孩子都傻傻的,程度比較差啦。」── 和仁國小校長馮幼中
這段話,我會一直記得。
這篇就當作是給自己的回憶留下紀錄。
2014年3月21日 18:41
下週三是第一次段考,我出了一份全部都是問答題的自然考卷,教務主任因此找我去說話。這完全在我的預料之中。事實上,教務主任質疑的每一個點都是我精心設計的局。
為什麼我不像以往所有老師一樣,規規矩矩地出是非題和選擇題就好;反而要出這種既難改、又容易惹麻煩的問答題考卷呢?因為我無法從是非題和選擇題中看出學生的思考過程。還有,我向來是個視傳統於無物的人,以前的老師怎麼出題,那是他的事,我自有我評量學生的方法。
小學四年級的孩子,有能力回答這些問題嗎?當然可以。在平常的課堂上,我發現他們其實都有回答問題的能力,只是他們可能還不習慣在考試中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這份考卷是一個新的嘗試和訓練。我不希望我的學生只會寫圈圈叉叉打勾勾、選一二三四和連連看。
我出的考卷滿分向來超過一百分,學生可以盡情嘗試,展現自己懂得多少東西。你可以每一題都回答,但回答得普普通通,總和起來得到不錯的分數;也可以跳過幾題不寫,其餘的題目回答得既詳細又清楚,一樣可以得到高分。
我甚至故意不寫明配分,打算用等級制評分,最後再換算回百分制,就是為了萬一有些程度較差的孩子只寫得出一點點東西,如果把配分寫死了,到時調分更麻煩。反正你知我知大家知,會抱怨的家長只是在意表面的分數罷了。再說,如果辦學校只是為了討好家長,那老師一開始就不需要存在。
我也已經事先跟孩子們說,這次的考試全部都是問答題,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你可以自由地用文字或畫圖的方式表達想法,只要讓我知道你懂得該懂的觀念,我就會給你分數。錯字、注音什麼的,當然不會扣分,我也不在意你字寫得好不好看;因為我要考你的是自然科學,不是字音字形比賽。有些孩子雖然擔心會不會很難,但也有些孩子覺得這樣很有趣。
就如同我之前在高中教數學時,我出的所有小考都是計算題,完全沒有選擇題和填充題。大多數學生一開始都吃不消,零分白卷比比皆是。但是到了最後的期末考,大家的表現甚至超乎我意料之外的好。我認為學生需要受到一定難度的挑戰,程度才有可能提升,教師也能從中發現驚喜。
在我的堅持,以及再三擔保家長那邊有問題由我全權負責之下,最後還是把考卷送出去了。如果有家長來找麻煩,我就這樣回應吧:「您的意思是,您家的孩子只會寫是非題和選擇題嗎?我不這麼認為。我對我的學生有信心,您對您的孩子呢?」
我沒有把學生當作天才,我只是沒把他們當作笨蛋罷了。阻止孩子的思考僵化,從不考選擇題開始。
2014年3月21日 20:43
教務主任剛特地打電話來,抬出校長和家長會長的名號,再次「建議」我照傳統的方式出題了。還說萬一鬧到上社會新聞很麻煩,即使我保證親自面對所有家長也不行。
我當然堅持我的作法,就算拿不續聘來壓我也是完全沒用的,畢竟我的本業本來就不是這個,離開的話反而有更多時間完成別的工作。最後他拿我沒辦法,叫我下週一自己去說服校長吧。
再次覺得台灣的教育之所以僵化,不是沒有原因的。
其實現在連考都還沒考,連家長會不會說話都不知道,只是教務主任怕事而已。坦白說,我對他把我的學生當作笨蛋很生氣,這樣不信任孩子能力的人,怎麼能當一個教育者呢?
2014年3月24日 7:56
致和仁國小校長馮幼中女士:
我是這次四年級自然科考卷的命題者,您應該已經從教務主任那邊得知關於這件事的一些資訊。而我是奉教務主任的命令,親自來說服您。
首先,我的本業是科學研究者,並不只是代課老師。事實上,我並不在乎這份微薄的薪水。我會來到和仁國小只是因為受到一位朋友所託,順便考察小學的教育問題──我想我已經發現問題的所在。
教務主任曾對我親口承認,那份題目出得不錯,只是他擔心萬一孩子沒有能力作答這些題目,所以家長會說話。在我再三保證負起全責之下,聲稱不是不敢負責的他,仍舊害怕使用這份考卷。老實說,我無法理解他的言行不一,更無法理解他抬出校長您和家長會長的頭銜,特地打電話來對我施壓的作法。
教務主任的失算是:以解聘來威脅這招對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我在意的是孩子們學到多少東西。離開這裡雖然對孩子們非常可惜,但我可以空下更多時間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對我個人其實並沒有什麼損失。
由於我平時也從事一些科學寫作和演講,在網路圈倒算是小有名氣。當我把這件事寫在網路上和大家分享時,收到許多熱烈的迴響。其中包括我曾經教過、以及現在正在教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若是把轉載到各處的也算進去,目前已經有上千人在關注此事的發展。雖然這已經遠遠超過全年級家長的數量,但我仍然覺得這數字太少了,我希望能有更多人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
讓我們回到我出的這份題目來吧。小學四年級的孩子,有能力回答這些問題嗎?當然可以。在平常的課堂上,我發現他們其實都有回答問題的能力,只是他們可能還不習慣在考試中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這份考卷是一個新的嘗試和訓練。我不希望我的學生只會寫圈圈叉叉打勾勾、選一二三四和連連看。
我出的考卷滿分向來超過一百分,學生可以盡情嘗試,展現自己懂得多少東西。你可以每一題都回答,但回答得普普通通,總和起來得到不錯的分數;也可以跳過幾題不寫,其餘的題目回答得既詳細又清楚,一樣可以得到高分。
我目前教的學生中,唯一可能有問題的,只有一位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我正在考慮如果他不會用寫的,要安排時間讓他用口試的方式考試,並給予相對應的評分。但是,我認為應該先給他一次機會,不應該預設他的表現一定比別人差。我本人是亞斯伯格,也算是有一些先天的障礙,雖然不是在學業上的,但我想我能理解這樣的問題。
我甚至故意不寫明配分,打算用等級制評分,最後再換算回百分制,就是為了萬一有些程度較差的孩子只寫得出一點點東西,如果把配分寫死了,到時調分更麻煩。反正你知我知大家知,會抱怨的家長只是在意表面的分數罷了。再說,如果辦學校只是為了討好家長,那老師一開始就不需要存在。
我也已經事先跟孩子們說,這次的考試全部都是問答題,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你可以自由地用文字或畫圖的方式表達想法,只要讓我知道你懂得該懂的觀念,我就會給你分數。錯字、注音什麼的,當然不會扣分,我也不在意你字寫得好不好看;因為我要考你的是自然科學,不是字音字形比賽。有些孩子雖然擔心會不會很難,但也有些孩子覺得這樣很有趣。
事實上,我曾拜託一位朋友,請他的小學三年級兒子試作這份考卷。那位小朋友從來沒上過我的課,但是他在15題的問答題中,有2題不會、2題不算全對,其餘的題目全部答對了。更重要的是,這個孩子說他答題的時候,有些也不知道答案對不對。但他用他看過的東西,去組合在一起、去把答案找出來,他在作答的過程中覺得非常快樂。我不是教育大學訓練出來的小學老師,但我是一位科學家,因此我非常清楚地瞭解:這正是科學教育應該帶給孩子們的東西。
我實在不懂,教務主任如此不信任孩子的能力,認為孩子就只會寫是非題和選擇題,算是什麼教育者?台灣的教育向來以僵化的填鴨為人詬病,我想問題正是出在有這樣的守舊老師把持著權力,年輕老師再有教學熱忱也不敢反抗,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思考力就這樣被扼殺掉了。我曾經認真讀過和仁國小的網站介紹,非常認同校長您寫的辦學目標,尤其是創意教學方法這一項。但有這種怕事又只想討好家長的教務主任,我認為會對孩子的學習有非常不良的影響。
我更不明白的是,現在連考都還沒考,教務主任就一口咬定孩子們辦不到、家長一定會上門找麻煩,甚至還說會鬧上社會新聞的想法是從何而來?事實上,在上千人的關注中,有些在政治界和媒體界的朋友主動詢問我需不需要幫忙。我是非常討厭動用關係的人,何況是為了解決區區一介教務主任?但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必要時我會慎重考慮使用這些手段。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教育出了嚴重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其實校長您也不用覺得為難。您有兩個選擇,其一是批准使用這份考卷,給予孩子一次嘗試,我相信孩子們的表現絕對不會令你我失望。其二是我立刻辭職離開這個學校,並用自己的方法呼籲更多人注意這個問題,希望能有改善台灣教育的機會。
言盡於此,請您三思。
黃士修
附錄: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育學系設計的小學四年級自然科學考卷
Grade 4 Elementary-Level Science Test:Elementary Tests:OSA:P-12:NYSED
這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育學系設計的小學四年級自然科學考卷。我們常笑美國學生程度差,但這是他們小學四年級的考卷,題目相當靈活。我出的考卷題數大約只跟他們的Part II open-ended questions差不多,難易度也比他們低多了。
2014年3月24日 11:35
先說結論吧:我回復一個自由科學家的身份了。
今天早上晨會的時候,校長特地誇獎了四年級的自然科任老師(就是我啦)教學生動、能啟發孩子們的思考、並有崇高的教學熱忱和理想。只是在月考出題的時候,還是希望注意一下設計的題型比較好。晨會結束後,我帶著寫好的信上樓見校長。這次教務主任不在場,但我沒想到的是,校長的腦袋比教務主任更僵化。在長達一小時的談判中,以校長為主的各種看不起學生的言論一再挑戰我的忍耐底限,我不知道要用哀痛還是憤怒形容我現在的心情。後半小時,我大概都是用惡狠狠的眼神瞪著校長的吧。
一開始校長就表示出想摸頭的意思,誇讚我是個難得的人才,我的教學能啟發孩子們的思考。就這點來說,她說的並不是表面話。由於我教的其中兩班就在校長室對面,校長有時路過時,會在窗外觀摩我的教學。她形容我的教學優點,也是相當具體的描述,不是空洞的溢美之辭。
但是她完全不給我溝通的空間,在我再三請求下,她仍然不願意花個五分鐘先讀完我寫的信。在她推託自己有老花眼、等下要開會很忙的同時,早已花掉好幾個五分鐘的時間。事實上,我們整整談了一小時,連同校長在內,最後總共動員了四個人圍著我,希望在勸阻我考問答題的同時,我還能答應留下來。
後來是輔導主任接過我的信,花了一些時間幫我勸說校長,校長才開始讀我寫的文章。輔導主任是位溫和的女性,中間幸好有她緩頻。然而,輔導主任中間也說出一句讓我傻眼的話,她說:「只可以在小考出這種有深度的題目,月考就是要讓學生拿高分的,不可以測試學生的程度。」我聽到之後整個愣住,差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另一位主任(或是組長,我不確定)問我:「你知道選擇題的好處在哪嗎?」我說:「選擇題的最大好處是答案統一標準,方便批改。」他輕蔑地噗哧了一聲,但是他卻只能回答出:「如果選擇題真的不好,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用選擇題?」這種空洞的答案。教學組長則沒說什麼話,他還很年輕,我對他的印象不錯,但我想他也不敢說什麼話。對了,我到中間才發現,校長連那份考題都還沒看過,考題是後來請教學組長拿上來的。
在談判過程中,我也作出了一些讓步。比如輔導主任建議在考試前寫明每題的評分標準,和利用今天午休的時間抽考其中的三題,看看學生回答的狀態再決定。這些我都答應了,因為我對學生有信心,評分標準也早已心裡有底。但是,對於「滿分超過一百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作答部分題目」這一點我堅持不讓步。這是我精心設計的方式,就是為了要破除學生的完美迷思,並給學生更多機會,選擇自己擅長的題目表現實力。
校長一開始才說要考慮不同學生的程度,有些學生擅長寫字、有些學生擅自畫圖,但現在卻要求每個人都要作答一樣的所有題目,而且滿分就是一百分,不可以超過,她說:「萬一有沒讀書的阿嬤說缺五題怎麼能夠得一百分,怎麼辦?」我反問:「為什麼要因為這種理由受到家長擺布?我們不能向家長解說一下嗎?這樣教育者的專業何在?」
最後突破我底限的,是校長說的這段話:「大都市的小孩,爸爸媽媽會帶他去科學營。我們是鄉下的學校,這邊的孩子都傻傻的,程度比較差啦。」我當時可能氣到眼睛快冒出火來了,忍住脾氣說出:「我無法在這個從上到下都看不起學生的學校教下去,我決定辭職。」就搖頭嘆氣地離開校長室,到辦公室的座位上拿起背包走去搭公車回家了。
我對和仁國小的行政階級失望透頂,只可憐了無辜的孩子們。希望他們再過幾年,不要真的只會寫是非題和選擇題,一點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沒有。
P.S. 這是我出的那份傳說中的考卷,現在已經確定不會使用了,所以可以公開,請大家看看難易度如何。
彰化縣和仁國小 102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學業評量自然與生活科技題目卷
彰化縣和仁國小 102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學業評量自然與生活科技作答卷
2014年3月25日 18:21
我在PTT Teacher板回的新文章:
看起來還是有些板友沒有讀清楚我寫的文章,完全搞錯我辭職的原因。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辦學校的人只希望照傳統的方式訓練孩子,那便不需要由我來教,隨便找個教育大學畢業的正規教師即可,我不需要在那邊浪費時間跟一群沒救的人周旋。況且這本來就不是我的份內職責,而是那些正規教師應該反思的事。
再說,我辭職的關鍵也不是因為這份考題,而是因為無法忍受校長和主任看不起學生的嘴臉。一般小學老師畢竟要靠這份工作吃飯,未來也要在教育界混,害怕毀了自己的前途,所以不敢對抗官僚。我正好沒這些包袱,有機會再到願意接受我的理念的地方嘗試就好了。
那些從教育大學訓練出來的正規老師有這麼激烈的反彈並不令人意外,自己的專業受到挑戰,而且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作法,當然會死守教程課本上教給他們的東西。是說,他們似乎忘記小學課本上的提問引導方式,其實本來就是這樣。再來,板上也有一些現任教師現身說法,他們也是採用跟我類似的方法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成效非常好。
有位朋友的說法如下:
『我不知道黃老師的想法,但如果是我把這個題目給小學生寫的話,標準並非答對題數,而是學生每一題回答的脈絡,而且我會告訴學生,這張考卷考不好也不用難過,我們只是看看你是哪個觀念還不清楚的?
我從黃老師的考題的評量方式中看到了他的理念,本來老師做評量考試就是用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教育測驗理論來看,完全是站的住腳的,因為這是超級標準的「診斷測驗」,這種設計方式,如果出題與教學皆為同一老師,就可以看出教學後學生吸收的程度,來因材施教,才第一次段考,這種出法只是「剛好而已」。』
我以前一直覺得:課後幹嘛把孩子送到安親班、補習班?孩子們放學之後就是要好好玩啊。現在我改觀了──因為安親班、補習班或許能提供比學校更靈活的教育。
值得欣慰的是,我教的那些小學生,還保有旺盛的求知慾。他們的問題如洪水般流來,有時光解答他們主動提的問題就耗掉一整節課。大概是因為我一開始在每個班的前幾節課都是讓他們問問題,各式各樣、不限範圍、天馬行空的問題都行。因為我認為這些問題代表孩子有讀到課本以外的書、或是觀察到一些不明白的現象,但一般老師根本沒有能力回答,他們不知道要去問誰。而我正好是從小就看了一大堆雜七雜八的書,他們的問題我全部回答的出來,所以他們知道有任何問題問我就對了,時常到下課都還不輕易放我走呢。
附錄:帶孩子動手做釘書針的表面張力實驗
2014年3月5日 12:39
在浮力這一節的作業簿中,有個題目是問:哪些東西會浮在水上?
其中,「迴紋針」這個選項讓不少學生困惑。因為它似乎很輕,但又好像會沉到水底,小朋友們無法靠直覺判斷。我原本的想法是:除了少數用塑膠做的迴紋針,大多數的迴紋針應該都是用鐵做的。雖然我講過「鐵塊會沉到水底,但鐵製的船可以浮在水上」的原理;但迴紋針的形狀並不能排開額外的水量,所以鐵做的迴紋針應該是會沉到水底的。
然而,有個小朋友說他還是覺得迴紋針會浮在水上,因為他好像看過但不太確定,所以問我:「如果是很小的迴紋針呢?」我暗自竊喜,這孩子一定是注意到表面張力的現象,便說:「好,那我們來做個實驗吧!」我向另一位學生借了一些釘書針,用隨身帶著的瓶裝水和蓋子做了簡單的實驗。結果是:一個釘書針的確會浮在水上,但三個連在一起的釘書針就會沉到水底。
接著,我便向大家說明表面張力的概念,有些程度較好的學生馬上想起水黽的例子。更重要的是,這可以告訴學生:課本和老師給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自然科學要教給各位的不只是科學知識,還有保持懷疑和求證的科學精神。實驗也不是要老師幫你準備好整套正式的器材,照著指示一步一步做,那樣是學不到東西的。一個科學家應該利用身邊任何的東西去驗證可能的猜想,比如今天這個簡單的實驗就揭露了非常有趣的現象。
物理無所不在,只是我們有沒有注意到罷了。
2014年3月25日 20:20
一位香港的網友傳給我這張《香港教育司署1953年漢文小學畢業會考常識科試題》的考卷,並對我說:「余道不孤。香港六零年代的精英大學生就是這樣訓練出來。從香港來的支持。加油!」
我看過這份考卷之後,真覺得慚愧!要是我生在當年,恐怕連小學都無法畢業!我們的教育,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呢?